top of page

認識小兒中耳積液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小明是一個5歲的男孩子,前一陣子感冒拖了好久才好。後來媽媽發現有時候叫小明好像不太有反應,看卡通好像也越轉越大聲。由於擔心是不是耳朵有什麼問題,於是帶到本院耳鼻喉科求診。經由醫師的詳細檢查之後,診斷是得了中耳積液。

要了解中耳積液,要先由中耳鄰近的構造談起。中耳的構造上外側以耳膜為界,內有3塊聽小骨幫助聲音的傳遞。中耳腔的前壁有歐氏管,又稱為耳咽管;一端開口於中耳腔,另一端開口位於鼻部深處(鼻咽)。耳咽管平常有調節中耳壓力,引流中耳分泌物,以及保護中耳免於鼻咽分泌物逆流的功能。一般小朋友由於耳咽管相較於大人而言比較短,而且也比較水平,所以中耳積液的發生率比大人多。耳咽管的長度與功能在發育到七歲時會達到接近成人,所以在七歲之後小朋友中耳積水的發生率就會下降。

 

中耳積液一般是由於中耳腔產生負壓所引起的,這些水是在我們耳膜的”內側”,所以跟洗澡或游泳的時候水跑進耳朵是一點關係也沒有。中耳積液常常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以急性中耳炎為主),導致耳咽管的壓力調節不良而產生。其他狀況如鼻竇炎或是顎裂患者也常合併此症。門診檢查以聽力測驗和鼓室壓力圖為主。此病最好發於2至4歲的幼兒,常見於六歲以下的學童。中耳積液最常見的症狀是聽力障礙,其他如耳朵會有悶塞感,耳鳴等等。大人可以明顯感受,不過由於小朋友常常不太會表達,所以需要家長多多注意。由於幼兒三歲之前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幼稚園或小學學童的聽力障礙有可能影響其學習及功課。

 

目前治療的準則是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一般視情況服用十至十四天後持續追蹤至三個月。如果三個月後中耳積液仍然沒有消退,則會建議放置中耳通氣管。如果有明顯聽力障礙,而醫師判定短時間內中耳積液不易消退,怕影響小朋友發展的話,可以在適當時機提前施行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或鼓膜切開術。一般大人在局部麻醉下即可放置通氣管,不過小朋友由於無法配合的關係必須使用全身麻醉。手術時間一側約在20-30分鐘以內,麻醉時間短恢復的也較快。

台灣是鼻咽癌的好發區域,而鼻咽癌常常會引起耳咽管的功能不良,導致中耳積水。所以在台灣成人的單側中耳積液一定要先檢查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這是非常重要的。

bottom of page